体育学类
体育学类
位置: 首页 » 招生计划 » 学科专业 » 体育学院 » 体育学类
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
发布时间:2019-06-05 来源:
  

体育学院

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创建于1951年,是我国最早创办的16所体育系科之一。1958年成立体育系,1996年成立体育学院,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扎实的办学基础。学院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体院几代人的不懈努力,办学规模不断扩大,办学层次逐步提升。目前已经属于国内同类院校中学科发展较快,基础设施良好,学科平台完备,综合大学优势突出,专业水平较高的体育院系之一。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本科、硕士、博士、博士后一条龙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。现有体育教育、运动训练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四个本科专业;体育教育训练学、体育人文社会学、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四个硕士专业;体育学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。学院拥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、山西省重点学科、山西省运动与人体科学重点实验室、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、山西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和山西省“1331”工程重点创新团队,已经成为了国内综合院校中学科平台完备、竞赛成绩显著、专业水平较高的体育院校之一。另外学院拥有大学体育教学部、体育科学研究所、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所、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。

学院坚持“厚基础、宽领域、重实践、强能力”的人才培养方针,践行“奥运争光计划”、“全民健身”和“健康中国”的国家战略,遵循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“精英教育”的理念,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,采用教学、训练和科研三结合的教学模式,形成了“学科优势+区域特色+行业急需”的人才培养模式。一直以来,我校体育学科排名及各专业等级位均居全国前列。2014—2015体育学类首次进入全国十强,位列第 8,等级为5星级。体育教育、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两个专业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成为我校51个本科专业里唯一的5星级专业;在2017年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,体育学“学科整体水平”进入全国前20%-30%,等级为B。目前,山西大学体育学专业是山西大学建设“双一流”学科所布局的“2+4+X”中的重点发展专业,是山西大学的品牌专业,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。

学院现有教职工124人,其中教授11人,副教授35人,博士生导师4人,硕士生导师43人,其中已获得博士学位的34人,山西省教学名师2名,国际级裁判4名,国家级裁判13名,国家级教练1名。

山西大学体育学院作为冠军的摇篮,运动竞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2006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董栋曾分别获得奥运会男子蹦床冠军、亚军;2017级运动训练学生赵若竹多次获得世界射击冠军;在第25-28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,我院有15名同学代表中国参赛,并获4金、3银、1铜;在第13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2014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曹玥打破大学生游泳纪录并获得金牌。2015-2018年度山西大学代表队参加21项国内外赛事,累计获得金牌64枚、银牌42枚、铜牌31枚。2016年、2017年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连续获得全国大学生CUBA篮球比赛(西北赛区)冠军。2018年男子篮球队获得全国体育院校冠军、男女水球队双方获得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冠军、女子网球队获得全国大学生网球联赛(西北赛区)冠军、高水平田径队在山西省学生运动会上获得10枚金牌、8枚银牌、12枚铜牌、女子篮球队获得山西省运动会(大学组)冠军、男子足球队获得大学生足球联赛超级组资格、女子沙滩排球队获得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第6名。2015-2018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前50名,最好成绩为第七名。成为了“体教结合”的先进典型,提升了我校在全国的知名度。目前学院有田径、游泳、篮球、排球、足球、水球、橄榄球、乒乓球、网球、健美操、武术、射箭、桥牌等16支体育代表队,都活跃在省内外乃至世界的竞技场上。

学院以“产-学-研-用”合作为平台,与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、国家跳水队、国家射箭队等 7个运动单位以及一些知名的体育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,走出了一条理论创新与技术应用相结合之路。近五年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,科研经费共计1800万余元;出版专著 39部;主编和参编国家统编教材 41部;在《体育科学》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500余篇;获得国家专利 5项,部分成果已实现转化,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大体育场馆;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 4项;获得国家级奖励 3项,省部级成果奖 11项。

在学术交流方面,体育学院多年来坚持进行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。每年都会邀请国内著名的体育专家和学者来我院进行交流与讲学。同时,体育学院注重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,我院目前已经有13名学生分别在美国、韩国等国家进行为期3个月的短期访问留学。

近年来,学院保送和考取研究生形势十分喜人,本硕连读比例高达12%左右。2018届本科毕业生中保送硕士研究生23人,其中外保11人;2018年考研达线有50余人,考研率基本能够达到35%左右。山西大学体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途径较广,主要为读研、从事健身教练和考取中小学体育教师,其中读研约占到35%,从事健身教练的约占到35%,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师约占到20%,自己创业的约占到10%。因此,体育学专业的学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。特别是体育专业造就人的“顽强拼搏、永不放弃”的精神,会使你受益终身。

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

培养目标:掌握中西体育文化理论基础知识,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传统体育教学、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、科学研究、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复合型人才。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宗旨,系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专门体育人才,培养高水平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者。

培养要求:本专业主要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,接受武术专项训练、竞赛和教学方面的基本训练,具备从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教学、竞赛组织与裁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。(1)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,领会中国传统文化内容;熟悉国家有关教育、体育工作的方针、政策和法规;热爱教育事业,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;(2)学习掌握传统武术、传统体育养生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基本理论与知识,具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训练、教学、竞赛、管理、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基本能力;(3)熟练掌握1-2项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及训练、教学方法;(4)掌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以及发展变化趋势;(5)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,初步具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。

主干课程:中医学理论基础、中国武术史、国外武技概览、中国传统养生理论、中国传统哲学、传统武术典籍导读、体育概论、运动训练学、运动竞赛学、中国武术导论、健身气功、民族传统体育概论、教育学、学校体育学、运动解剖学、运动生理学、体育心理学、山西传统武术、竞赛组织管理、运动损伤与康复、体育科研方法、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项训练、体操、田径等专业课。

专业特点: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,既注重学生体育理论、中国传统文化、武术专项理论的掌握与应用,更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,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,尤其是武术教育实践、专项运动实践、专项社会实践等能力培养。

就业方向:主要从事大、中、小学的武术教育工作,从事全社会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站的负责人、指导员,体育部门全民健身的管理与指导工作,企事业单位的文体、健身、防卫等工作。


联系方式

电       话:0351-7018101 7011886
地       址: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路92号 山西大学招生就业处
电子邮箱:zb@sxu.edu.cn 邮政编码:030006

  • 山西大学本科招生

    微信公众平台

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山西大学